? ? ? ? ?6月16日,張家界市在深圳舉行了一場旅游招商推介會。張家界提出了“三張名片”的理念,市長許顯輝希望大家多去呼吸張家界、沐浴張家界、品嘗張家界,讓綠色生態張家界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新鮮空氣”、“清潔水源”、“綠色食品”是張家界區別于其他景區的三張靚麗的名片,也是充分利用資源,建設綠色張家界的重要資源,是張家界旅游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和發展的新“引擎”,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
2013年6月17日,湖南(香港)投資貿易洽談周(簡稱“港洽周”)在香港舉行。港洽周期間,張家界有18個旅游投資項目簽約,其中外資項目3個,總投資額3.938億美元。內聯引資項目15個,總投資額103億元人民幣。
生態環境、
地域文化助張家界旅游立市
旅游業在張家界市的支柱產業地位越來越明顯。2012年,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對張家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9.8%。
張家界的旅游開發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開發中突出旅游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將民族文化、人文風情變成提升景區品牌的“軟實力”。
在生態環境上,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9.62%,為全國森林覆蓋率最高城市,武陵源核心景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8%。張家界的PM2.5、PM10實時監測指標位居全國前列,景區空氣質量全年達優,每立方厘米空氣富含負氧離子超過10萬個,有“天然氧吧”之稱。
此外,張家界是湖南省湘資沅澧四大水系之一澧水的發源地。擁有豐富的物種,木本植物達110科1409種,脊椎動物達109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珍稀動、植物就有81種。
同時,張家界擁有十分豐富的物產,蘊藏著鎳、鉬、銅、鐵、重晶石、天然氣、頁巖氣等60多種礦產,水力資源蘊藏量達到328萬千瓦,資源開發前景廣闊。
在民族文化上,土家、白、苗等33個少數民族聚居于此,多種民族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張家界文化。從趕尸、放盅、辰州符、上刀梯、下火海等神秘的儺巫文化,到桑植民歌、白族仗鼓舞、大庸陽戲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元宵燈會”、“端午龍舟賽”、“六月六”等傳統節慶,到“國際鄉村音樂周”、“國際文化旅游節”、“中國山歌節”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動,匯成了張家界濃郁而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
英國地質學家西蒙·溫徹斯特曾在《紐約時報》撰文,贊美張家界“像長城一樣偉大”。
2012年,張家界全市各景點共接待中外游客359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9億元,接待入境游客220萬人次,分別比上年增長18%、25%和21%。到張家界旅游的客源國和地區達到52個。
交通便利給力創意張家界
2012年張家界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8.98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1.9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85.4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11.60億元,增長最高為12.9%。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次為3.5%、26.7%、69.8%。全年景點接待旅游人數3590.1萬人次,增長18%。實現旅游總收入208.72億元,外匯收入36633.57萬美元。
這樣的成績與張家界的交通優勢密不可分。
據了解,張家界在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上都形成了立體化建設。荷花國際機場開通了飛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20多個大中城市的國內航線和飛往日本、韓國、泰國、臺灣、香港等地的20個境外航點。焦柳鐵路連接南北,石長鐵路橫貫東西,旅游列車可從張家界直達北京、上海、廣州等50多個大中城市。張家界作為區域性旅游交通樞紐城市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作為一個旅游城市,吸引游客的不僅僅是自然環境?;盍εc創意也同樣重要。從“卡通市長”代言國際鄉村音樂節,到“潘多拉太遠、張家界很近”的“阿凡達之旅”;從世界特技飛行大師駕機穿越天門洞,到俄羅斯空軍特技飛行表演;從法國輪滑怪俠讓伊夫·布朗杜貼地輪滑挑戰“天下第一公路奇觀”,到法國“蜘蛛俠”馬今無保護徒手攀爬“天下第一梯”,一系列轟動國內、影響全球的營銷創意,不僅給中外游人帶來了難忘的精彩和刺激,也展示了張家界開放、包容、創新的城市品格。
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點、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張家界航空口岸全面擴大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機遇匯聚在張家界。張家界將成為中國展現給世界的一張靚麗名片。
全面建設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
——訪張家界市委副書記、市長許顯輝
《中國經濟周刊》:剛剛結束的湖南(香港)經貿洽談活動周,您多次闡述“全面建設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的主題,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
許顯輝:把張家界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旅游勝地的目標,是1995年江澤民同志在張家界考察時提出的,18年過去了,通過實施旅游帶動戰略,建設世界旅游精品,張家界已經完成從旅游資源大市到旅游產業大市的歷史性跨越,目前正朝著全面建設世界知名的旅游勝地目標奮斗。
近期正圍繞“提質張家界,打造升級版”的工作目標,以旅游產業和城市建設兩大提質升級為重點,建設“美麗、綠色、風情、開放”的張家界,打造世界旅游產業高地。
《中國經濟周刊》:張家界的自然生態有哪些特色?如何保護張家界生態環境不受破壞?
許顯輝:張家界有很多珍貴植物,比如有一種樹開滿了潔白花朵,似鴿子展翅欲飛,這是中國獨有的,被周恩來總理命名為“中國鴿子樹”。還有一種以張家界為原生地的神奇動物,叫聲像嬰兒啼哭,學名叫中國大鯢,本地人稱它為娃娃魚,它是世界上現存個體最大的兩棲動物,對生存環境要求極為苛刻,被稱為生態環境優劣的“生物指示劑”。它的繁衍生息,是對張家界原始生態的最好見證。為保護這一珍稀物種,張家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大鯢自然保護區,并成立了湖南省大鯢救護中心、大鯢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建設了大鯢科技館,同時,通過對大鯢的人工馴養繁殖和加工,大力發展大鯢產業,探索出一條富民強市的路徑。
我們張家界人像呵護自己眼睛一樣珍惜著自己的美麗家園和自然生態,建設綠色張家界,發展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是張家界長期堅持的必由之路。
《中國經濟周刊》:交通對一個地方的旅游經濟很重要,張家界未來在交通方面有什么規劃?
許顯輝:張家界機場正在擴建,擴建后,將具備年吞吐旅客500萬人次、貨郵2萬噸的能力。繼長沙—張家界高速公路開通之后,張家界—花垣高速公路將于今年內建成通車,張家界—桑植、慈利—安鄉高速公路和黔江—張家界—常德鐵路將于今明兩年開工建設,連接市城區與武陵源核心景區的中國首條中低速磁懸浮鐵路已簽約落地張家界,一批高速公路和鐵路項目也已列入建設規劃。
《中國經濟周刊》:根據張家界市2013年1月—5月《旅游情況月報表》統計數據,全市景點接待游客總人數939.56萬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7.79%。您如何看待張家界市旅游形勢下降的現狀以及準備采取怎樣的對策呢?
許顯輝:導致張家界市旅游形勢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受政策環境影響外,相對單一的市場結構和現代旅游消費產品的短缺在客觀上也影響了張家界的市場競爭力。
針對旅游市場暫時出現的疲軟現象,張家界市委、市政府把旅游市場升溫作為“雙聯雙解六攻堅”主題活動的首要任務,從旅游升溫、旅游招商等多方面打出了激活國內、國際旅游市場的系列組合拳。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旅游回升勢頭明顯加快。
張家界對外開放的步伐日益加快。4月中旬,張家界與臺北實現了直航,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鶗麻L林中森出席直航慶典,高度評價張家界直航臺北為兩岸旅游、經貿、投資帶來的極大便利。6月2日和3日,臺灣復興航空開通臺北至張家界航線,臺灣立榮航空開通高雄至張家界常態包機。由于張家界旅游接待量居全國同類景區前列,今年上半年,到張家界的入境游客再創新高,有望超過2012年全年。
同時,圍繞旅游升溫,張家界推出了旅游產品新線路新組合,實行參觀預約制度、面向全球中小學生全年免費開放等系列新政策,都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