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網時刻3月6日訊? ?“必須建立中長期有效的產能去化機制,涵蓋建立打擊‘地條鋼’的長效機制,加強對產能置換的審查和監督,以及發揮政府在市場調節失靈時的主導作用,鞏固鋼鐵行業來之不易的去產能成果?!?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華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曹志強接受紅網時刻新聞采訪時表示。
? ?經過三年堅持不懈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鋼鐵行業已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間化解過剩產能目標,去產能任務基本完成,這為規范鋼鐵市場競爭秩序、促進我國鋼鐵工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數據顯示,鋼鐵行業自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成效顯著。2016-2018年,全行業累計化解產能1.5億噸,全面取締地條鋼1.4億噸,提前完成“十三五”確定的目標,鋼鐵行業去產能任務基本完成。
? ?但是, 曹志強認為,當前去產能過程中仍面臨三個方面的問題,“地條鋼”死灰復燃現象依舊存在;各級政府對鋼鐵產能置換監管仍需加強,主要表現為置換原則執行不嚴、不符合置換條件的產能參與置換、出現“畸形”爐容與“一爐多分”等不良現象;現行產能置換政策不利于推進兼并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
? ?面對上述問題,曹志強從三個方面提了對策,一是建立打擊“地條鋼”的長效機制,堅決防止死灰復燃;二是維護供給側改革成效,加強對產能置換的審查和專項抽查;三是堅決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發揮政府對市場失靈的糾偏作用。
? ?“這樣既能防止過剩產能通過產能置換政策流轉到全國各地,帶來新的環保、監管問題,又能站在國家層面規劃產能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推進行業兼并重組?!辈苤緩娊ㄗh,有關部門繼續開展打擊“地條鋼”、鋼鐵產能置換專項檢查,嚴禁新增產能,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鞏固去產能成果;對于環境敏感區域以及實施鋼鐵產能總量控制的地區,建議國家設立去產能專項基金,通過國家贖買的方式化解鋼鐵過剩產能。
?